close

  ?
  ——從魯甸抗震救災看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房建設的成效與推進
  在魯甸6.5級地震震中龍頭山鎮龍泉社區,老街幾乎夷為平地,新街卻沒有一幢出現結構性的嚴重損壞。
  楊雲彩的新家就在新街。8月3日下午,孩子們放假在新家,楊雲彩自己則在沙壩老家院子里。地震襲來,住了幾十年的4間土坯房在她面前瞬間崩塌。她稍一定神,便拼命趕回新家,孩子們安然無恙。
  新街建設,住建部門全程介入。新集鎮房屋全面使用“圈梁+構造柱”的設計,有效增強了這些磚混結構房屋的抗震性能。魯甸縣住建局局長高愛國說。
  一個社區兩種命運,折射出的是我省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十大能力建設取得的明顯成效和付出的巨大努力。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後沒幾天,省委、省政府就審時度勢,提出了防震減災十大能力建設:從當年起,用5年時間,籌措100億元左右資金,實施10項重大措施,進一步建立健全我省地震災害應急管理體系,全面提高應對地震災害的組織指揮能力和綜合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而對農村危房改造,我們的步伐從未停歇——2003年至2013年,全省共完成農村危房拆除重建和加固改造323萬戶,農村危房總量由515萬戶、占全省農房總戶數61%,減少到220多萬戶、占農房總戶數26%。但雲南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省份,省住建廳數據顯示,僅2008年以來,我省境內發生或鄰區發生影響到我省的破壞性地震就有15組,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全省119個縣市區屬抗震設防烈度7度及其以上地區,從現在起到2020年,雲南將經歷一個強震活躍期。
  8月21日召開的省委常委(擴大)會議提出,要進一步牢固樹立“變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減災”的思想,把災後的錢花在災前,全面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把恢復重建與生態修複、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積極爭取中央支持的基礎上,整合各種資源、統籌各方力量,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加快實施防震安居工程和農村危房改造,優先安排地震多發區農村危房改造,儘快消滅農村土坯房。
  這是省委、省政府的決心,也是全省人民的期盼。
  直面現實
  變被動救災為主動減災
  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變被動救災為主動減災。困難面前,雲南從來都不缺乏創新推動的智慧和決心。
  早在2003年,雲南從薄弱的財政資金中划出專項經費,同時爭取中央支持,啟動了茅草房、杈杈房改造;2007年啟動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009年抓住國家對雲南實施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的機會,把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房建設統籌起來,採取中央財政、省級財政各補一點,有條件的州市再補一點的方法,按“政府主導,農民自主自願”的原則推進,每年爭取完成幾十萬戶。
  也就是在2009年,全省還有農村危房380萬戶,占全省農房總數的45%。如果按重建每戶最低10萬元的標準計算,全部完成需要3800億元,這顯然是任何一個省級政府都無法獨立完成的,雲南只有努力爭取得到國家的支持。
  由於國家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的指標有限,每年全國只有約200個指標,所以省領導每年都要到相關部委去爭取,把中央財政資金與省級財政資金整合推進,每年完成幾十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房建設。
  在資金有限而農村危房眾多的困局下,雲南對局部危房進行加固修繕,對整體危房拆除重建。380萬戶危房中,局部危房有199萬戶,整體危房有181萬戶。
  據測算,要蓋一棟具有抗震能力的住房,至少需要6萬至9萬元。像魯甸縣的一些貧困山區,農民年均收入僅兩三千元,要蓋一棟近10萬元的房子負擔可想而知。
  反觀全省,到2013年底雲南有農村貧困人口661萬人,居全國第2位。到2011年末,人均純收入在1196元至3026元的中等、中低收入家庭建房困難戶有400多萬戶,占全省農村總戶數的49%。
  即便有財政資金補助,一些貧困山區的農戶也不得不放棄危房改造指標,而在一些經濟條件稍好的地區,指標還不夠大家搶。
  為此,2013年我省再次提高了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標準,一般縣每戶1.125萬元,貧困縣每戶1.275萬元,貧困邊境縣每戶1.65萬元。各地又將改造對象分為特困戶、中度貧困戶和其他貧困戶3類進行分類補助。其中,邊境縣特困戶每戶3.2萬元,中度貧困戶每戶1.7萬元,其他貧困戶每戶1.2萬元;貧困邊境縣特困戶每戶3.7萬元,中度貧困戶每戶2.2萬元,其他貧困戶每戶1.2萬元。
  危房改造
  抗震能力顯著提升
  在災難來臨時,重建改造的房屋抗災減災能力經受住了檢驗。在魯甸6.5級地震中,經過重建和改造的民房倒塌及損毀率較低,較好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及財產安全。
  2009年以來,魯甸縣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1.485萬戶,在地震中倒塌損毀104戶、僅占0.7%;嚴重受損506戶、占3.4%;輕度受損858戶、占5.8%;未受損1.3382萬戶、占90.1%。倒塌受損民房集中在震中,地震烈度7度及以下區域農危改民房均未受損。
  巧家縣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1.55萬戶,地震中,除受災嚴重的包穀堖鄉較早實施加固改造的218戶嚴重受損、498戶輕度受損外,包穀堖鄉、新店鎮2009年以來分別實施的630戶、700戶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均未受損。
  會澤縣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9960戶,紙廠鄉實施的330戶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除1戶被水淹沒,其餘均未受損。
  事實說明,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工程的實施,使農村民房抗震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對於一些網絡和外地媒體報道的魯甸地震災區今年地震安居房建設還沒有完成1%的說法,記者從省住建廳村鎮建設處獲悉,雲南的地震安居房建設每年都完成了全部指標。按照魯甸當地村民蓋房子的習慣,春節後村民外出打工的多,雨季也不能施工,村民大多在每年的秋冬季,也就是年底前才開始蓋房子。
  堅定信念
  儘快消滅農村土坯房
  從魯甸6.5級地震受災統計情況來看,越是貧窮建不起新房的地方,受災越嚴重;越是災害嚴重的地方,房子就越差。
  2009年至2013年,全省共下達中央及省級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108.32億元,其中中央補助資金73.37億元,省級配套補助資金34.95億元,州市和縣市區投入資金5.384億元,企業和社會捐助約3.2億元,完成建設總投資608億元。5年共安排農村危房及地震安居工程改造任務142.62萬戶,其中拆除重建95.6萬戶,修繕加固46.92萬戶。在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房建設中,不少地方著眼於鄉村整體風貌,統籌規劃,與新農村建設、村莊整治、發展鄉村旅游等相協調,靠山體現山的特色、靠水體現水的優勢,美化了村莊的田園風光,展現了村莊發展新姿,提升了人居環境。
  而由於每年地震、洪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雲南的危房數量還在大幅增加。2011年至2014年,雲南共發生破壞性地震7次,超過17萬戶民房受損。
  截至2013年底,全省仍有農村危房約220萬戶。這220萬戶若要改為災前防治,這是一個巨大而沉重的數字!
  如果按重建每戶最低6萬元的標準計算,全部完成需要1320多億元;如果按每年完成30萬戶計算,就算不新增危房,至少需要7年多時間……
  一棟房子毀了,數月就可以建起來,而要改變220萬個家庭的居住面貌,需要的不僅是勇氣,需要的更是改革和創新!
  全面消除土坯房,我們需要拿出面對災害時的勇氣與力量,在改革的道路上摸索前進。
  消滅農村土坯房不僅僅是住建部門的事,它需要整合各涉農條條塊塊的資金,把所有資金扭成一股繩,集中財力辦大事。
  我們知道,農業部門在推美麗鄉村建設;扶貧系統對貧困農戶實施產業扶貧、小額信貸、異地搬遷扶貧;省移民局在安排每年的移民安置工作……每一個廳局都有其自成系統、“獨立運行”的財政資金安排計劃。
  雖然雲南在財政改革中提出了著力強化專項資金管理,防止資金安排零散化、碎片化,集中財力辦大事。但是在推進中仍是困難重重。
  我們需要進一步爭取中央和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需要各級各部門排除部門利益干擾,全心全意出謀劃策,集思廣益。
  同時,我省119個縣(市、區)7度高烈度抗震設防地區,所分佈地區的農村大部分經濟條件差,原有房屋不具備抗震能力,僅靠加固改造,房屋難以達到抗震設防標準,需要從政策和資金方面對這些地區作出傾斜,建議國家單列地震多發、易發地區的農村危房改造計劃,並提高支持標準,才能帶動當地老百姓蓋上一棟地震安居房,真正讓這些指標發揮作用。
  發展的路不可能一帆風順。雲南要與全國同步在2020年實現小康,就必須解決好農民的居住問題,讓廣大農村群眾擁有一個安全、美麗的家園。
  記者 張子卓 朱丹(雲南日報)  (原標題:為更多魯甸地震農民提供安居保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47ludc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